close


一位外科醫師的修煉

 

前言:

這本書由好幾個部分組成,寫著這位醫師在當醫師的路途上所遇到的點點滴滴,他是如何從一個菜鳥變成老手的,他和病人間的關係,以及當一位外科醫師的心路歷程和磨練。

外科醫師的書寫風格一向是華麗的、英雄色彩濃厚的,本書反其道而行,以最低調但犀利的筆法觸及每一個外科醫師內心最痛處,勇敢面對每一個醫師都可能碰見的噩夢:併發症、醫療糾紛、名利的誘惑,更多時候是自己面對疾病的無能為力。

本書是作者做一個外科醫師,最深刻的反省。很少醫師有這樣的筆和這樣的心。這種低調而悲天憫人的寫法,使得醫學與醫師得以脫離不完美的宿命,得到昇華。

 

一把刀的修煉

 

描寫了作者一開始在住院醫師訓練的時候所遇到的事件,第一次幫病人裝上中央靜脈導管的內心掙扎。

其實對於我而言,這種東西感覺上是預習未來會發生的事情,沒有什麼真實感,也不會有什麼心靈上的同理心,就是「喔,以後會發生這種事情啊!」這樣子的感覺。但是,也會感覺到當外科醫師的辛苦和不安,不斷的練習技術,不斷的要在心靈上掙扎,要如何對一個病人說,我要拿你來練習。這真的是很困難的事情,每一位醫師的養成都是不容易的,那樣的努力和拼命我還不太能夠理解,這是之所以我只是個一學生的原因吧。

 

 

電腦與疝氣修補工廠

   

這篇故事介紹了一個專門治療疝氣的醫院,裡面的醫師們對於治療疝氣都很有一套,而且技術也很高超,也談到了機器和電腦在醫學界的使用率上是越來越高了,說不定,以後就可以取代醫生了。

我認為如果醫學這麼強調它的科學性質,那我們應該更可以利用很多醫師大概不會認同的論點:機器可以替代醫師的這點「質性」,讓我們可以花更多的時間在其他方面,而不是片斷的認為只有縮短看診時間和提高診斷率罷了。長期以來,很多事情都談到可以被電腦所取代,但是,「人性化」是人的一個很大的特質,對我而言,如果遇到一個冷冰冰的醫生,我不如給電腦看病好了;但是,若我遇上的是個溫柔的醫生,他真心的關懷絕對可以帶來很大的幫助,這就是人和機器的不同吧。

機器和人性要如何取得平衡是各行各業所面臨到的問題,醫生和病人相處時間長,要如何達到治療效果,又能給予人性化關懷,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醫師也有犯錯時

這章討論的是醫療缺失和醫療官司。就大多數的(誤診)例子而言,問題不是出在儀器,而是醫師在一開始的時候腦海裡根本沒有想到這項診斷。

現在醫療糾紛越來越多了,常常病人發生問題就會到醫院灑冥紙或者是抬棺抗議…之前在播的日劇,白色巨塔也提到了醫療官司的部分。在日劇中,里見醫師不斷的強調他是為了醫學的進步和病人的權益而出來作證的,這部分我也是很同意的。

台灣長期以來處在醫師獨大的狀態下,病人不懂得保障自己的權利,而發生了很多誤診治死的案件。但是在病人權益高漲的現在,病人氣焰反而高漲,動不動就說要告醫生,不信任醫生,這樣子的醫病關係也不是我們所樂見的。

如果能夠在醫病關係中取得平衡,這樣才能創造一個雙贏的局面,病人和醫生也能好好一起合作面對疾病,這樣子才是促進醫學進步的好方法啊。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夠想出好方法,讓病人和醫生處在平衡狀態,一起為人類的疾病而努力。

   

 

疼痛之謎

 

疼痛這種東西,不但在外科病房,它幾乎是值班時每每會遇到的症狀,有時真的實在無法感同身受那種「痛」,但是又不得不承認在科學的「客觀」下,似乎又找不出毛病來,作者不但提出有可能的科學論述,也不忽略社會性的潛在因素,這種態度似乎在大多數的醫師身上較少看到。

疼痛的原因有很多時候都找不出來,所以,醫生需要一而再再而三的試驗如何減少疼痛。疼痛有時候是心理上的因素,有時是身體上的因素,原因很複雜,疼痛出現的面像也很多元,這時候醫生要醫的不只是身體,還有病人的心理狀態都要一併的處理,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這就是醫學心理學的必要性了。要掌握病人的心理,才能達到治療的效果,這是醫生需要努力的方向。

       

 

最後一刀:屍體解剖

 

屍體解剖一文中,指出令人意外的論述:從一九三八年來,屍體解剖(autopsy)接露的誤診率一直沒有改善。作者引用了哲學家提出人類為什麼會犯錯的三大原因,一個視知識不足;第二個原因是能力不足,第三個是無法克服的「必要錯誤」。最經典的話就是「有些知識不是可以利用科學和科技得到的」,千萬不要誤認作者在提倡玄學或是迷信、命定論,只是面對大自然的萬物,在我們窮極所有力量自以為到達知識的極限或是頂端時,應該更謙卑的來面對生命這回事。

    屍體解剖的主要目的是確認死因,幫助醫生了解病人的身體狀況和下次要如何面對一樣的病患才能達到有效的醫療。但是醫生常常自認為沒有判斷錯,而忽略了屍體解剖,不管如何,如果能從死者的身上得到幫助,這也是讓醫生引為前車之鑑的重要之處。

 

 

一條紅腿

 

最後,這本書以「一條紅腿」的文章做結,將醫學的「不確定性」用故事性的說法描述的逼真動人、維妙維肖,讓我讀的是幾乎可以完全體會Atul Gawande那時心理的掙扎與痛苦,在一切都是百分比,或然率的賭局中,身為醫者,如何利用知識,直覺和經驗來表現個人的智慧,拿捏捨或取的決策點,就是醫學賭局中最為難也是爭議最多的一點,有時不是證據導向能解決一切的局面的。

醫療行為是牽涉到人的科學,充滿了許多的不確定性和意外,在很多的時候需要依靠醫生的經驗和直覺判斷問題,以其引到好的方面,但是這樣子對人類的性命而言是巨又非常的不安全感,對醫生而言也是很大的負擔,畢竟要依靠經驗和直覺真的是一種很大的挑戰。

身為一個醫學生,在這些方面都沒有太大的修為,但是期待自己能夠有一天成為一個可以獨當一面的醫生,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幫助病人。在醫學這門複雜的科學中,我只能盡力去學習,努力的去做到最好。

從這本書中我得到很多想法和經驗的分享,在醫學這條路往前開展的同時,希望我自己能夠學習到更多更好的知識,以得到力量,幫助許多的病人。

 

 


啊啊

生命意義學的報告

貼上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erainr 的頭像
    derainr

    FANTASY

    derain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